>百科大全> 列表
堆积发酵技术要领
时间:2025-04-14 00:47:20
答案

其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
1. 水分: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是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堆肥发酵的首要条件,一般以堆肥材料量最大持水量的60%~75%为宜。

2. 通气:保持堆中有适当的空气,有利好气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,促进有机物分解。高温堆肥时更应注意堆积松紧适度,以利通气。

3. 酸碱度:保持中性或微碱性环境,可适量加入石灰或石灰性土壤,中和调节酸度,促进微生物繁殖和活动。

4. 碳氮比:微生物对有机质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为25∶1。而豆科绿肥碳氮比为15~25∶1、杂草为25~45∶1、禾本科作物茎秆为60~100∶1。因此根据堆肥材料的种类,加入适量的含氮较高的物质,以降低碳氮比值,促进微生物活动。

5. 温度:在堆积发酵过程中,温度的变化是判断发酵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。在发酵初期,由于微生物的活性较高,堆温会逐渐上升。当温度升到最高点时,微生物的活性会逐渐降低,堆温也会随之下降。因此,需要适时翻堆来控制温度。

6. 翻堆:在堆积发酵过程中,需要适时翻堆,以使堆肥材料均匀混合,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物的分解。翻堆的频率和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,一般需要翻堆2-3次。

7. 堆肥成熟度:在堆积发酵过程中,需要控制好发酵时间,避免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。过短的发酵时间会导致堆肥不成熟,而过长的发酵时间会导致养分损失过多。一般以堆肥材料颜色变为棕褐色或咖啡色、无臭味、酸败味和霉味、料变得柔软、富有弹性、体积比原来的缩小40%,重量减轻30%左右等指标来判断堆肥的成熟度。

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,可以有效利用堆积发酵技术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肥料,提高资源的利用率。同时,也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、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,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。

推荐
Copyright © 2025 尺寸百科网 |  琼ICP备2022020623号 |  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