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台庙村,应该叫做庙台村,是指清康熙五十九年,在秦岭南麓的玉皇山脚下,有一条黄牛河,河畔有一个小村落,由两条沟两座山组成,以李、祁、铁等姓为其族户。他们勤劳善良、民风淳朴、男耕女作、相夫教子、繁衍生息。
同时,他们不忘对子孙进行“仁、智、礼、义、德”的传统教育和培养,大家在村子选择一块离山较近的地方,高筑一座庙堂,主奉“孔老夫子”,并由地方乡绅出资聘请了一位秀才,设立私塾,教育子孙“勤耕奋读、励志国邦”。
那位秀才先生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,更好地教书育人,以便不负众望,他在山上寻找到一棵树形漂亮的红豆杉,亲手植下,因为红豆杉虽生长缓慢,但其果可入药,表心明志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,也教育后人要学会感恩。此后,这个村子便命名为“庙台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