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
生长生理性因素兔属啃齿类动物,其生存找食本能要求门齿不断生长,以适应牙齿(门齿)磨损的需要。如今兔被人为饲养在笼中,当食物饲料中缺乏一定量的粗纤维性物质时,牙齿因不断生长,而吃食饲料时,饲料对牙齿的磨损又达不到一定的程度,它就要啃咬笼具,即进行磨牙。这种现象在有竹木制笼具的兔笼中很易发现。如果兔的牙(门)齿不能被磨损,则门齿生长会越来越长,使上下颌的大磨牙对合不上而不能更好地吃饲料,身体会逐渐消瘦。不认真观察不易被发现,反而认为兔发生疾病所致。解决办法:找一些无毒、长30厘米左右、直径2~3厘米大的带树皮木棒(有香气的松树、莲子树木棒较好),经清洗干净后放入兔笼内给兔子啃咬;或者在颗粒饲料中加适量的粗纤维性饲料,增大颗粒料的硬度。
2.
性生理性因素当兔发情时,公兔闻到发情母兔气味,或母兔闻到公兔气味时,在异性欲望吸引力作用下,为了外出相聚而将其前面的阻挡物清除,把笼具咬个大洞。解决办法:将公母兔分舍隔离,分开饲养,不使其气味互相混流。要配种时才将母兔放入公兔笼中进行配种。
3.
饥渴因素因饲养员没有根据兔的营养需要供应定量日粮,造成兔过度饥饿,到处搜寻食物,将可啃得动的竹木材料吃以填饱肚子,造成啃坏竹木笼器。解决办法:饲养员根据兔的生长营养需要供应定量日粮,起码让它吃得七、八成饱。
4.
哺乳母兔哺乳心切因素可见于母仔分离饲养的状态下。母兔经一夜的时间蓄积乳汁,次日清晨乳房肿胀,急待供仔兔哺乳而冲撞、啃咬兔笼。解决办法:每天清晨要早一点将哺乳母兔送去仔兔处哺乳,或改为母仔同笼饲养。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