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族人按照汉语的特点和民俗习惯,称正月初一子时吃的这种食品为“饺子”,而满族人同时按照满族习俗,称这种食品为“煮饽饽”或“子孙饽饽”。
老北京喜欢说“子孙饽饽长寿面”,这“子孙饽饽”实际就是满族语言对饺子的称呼。
而明代宫廷没有饺子的称呼,吃的水点心也更近于汤圆。
清代满族统治阶级很快把宫廷礼俗推广到了民间,于是北方汉族到了正月初一及各种大型节日,都要仿效宫廷贵族吃饺子。
而南方汉族,距离北方政治中心较远,因而,还保留着春节吃汤圆的习惯,也就是明朝宫廷中的“水点心”。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说,饺子,是清代满族统治阶级推广起来的春节食品,所以直到今天,满族聚居地和北方汉族春节年夜饭必须吃饺子,这是满族人对春节的一大贡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