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拳礼是武术界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礼法,其口诀通常涵盖了行礼的方式和具体涵义。以下是幼儿武术基本功中抱拳礼的口诀及其解释:
口诀:
并步站立,左手四指并拢伸直成掌,拇指屈拢;右手成拳,左掌心掩贴右拳面,左指尖与下颏平齐。右拳眼斜对胸窝,置于胸前屈臂成圆,肘尖略下垂,拳掌与胸相距20~30厘米。头正,身直,目视受礼者,面容举止自然大方。
解释:
行礼方式:首先,幼儿需要并步站立,保持身体的稳定。然后,左手的四指并拢伸直成掌,拇指屈拢;右手则成拳状。接下来,左手的掌心要掩贴在右手的拳面上,左指尖与下颏平齐,右拳眼斜对胸窝。整个拳头和手掌要放在胸前,形成一个屈臂的圆形,肘尖略微下垂,拳掌与胸之间的距离保持在20~30厘米。在行礼的过程中,幼儿需要保持头部正直,身体挺直,目光注视着受礼者,面容和举止要自然大方。
具体涵义:抱拳礼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礼仪形式,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。左掌掩右拳相抱,表示“勇不滋乱”,“武不犯禁”,以此来约束、节制勇武的意思。左掌右拳拢屈,两臂屈圆,则象征着五湖四海(泛指五洲四洋),天下武林是一家,强调谦虚团结,以武会友的精神。而左掌为文,右拳为武,文武兼学,则体现了虚心、渴望求知的态度,恭候师友、前辈的指教。
在长期的武术实践中,人们发现打拳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导。因此,抱拳礼作为武术界的重要礼法,一直流传至今。它不仅有助于正身、修型,还可以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武德和礼仪意识。
请注意,以上口诀和解释是基于武术界中广泛采用的抱拳礼规范。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,可能会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或简化,以便更好地传授这一传统礼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