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鸯(wén yāng),字次骞(zì qiān),生卒年不详,是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名将。他出生于名将世家,父亲文钦曾任魏国征南将军,弟弟文虎也是一员勇将。文鸯因其勇猛善战而闻名,被誉为“小赵云”。
文鸯最著名的事迹发生在魏末晋初,当时魏国政局动荡,司马氏专权。文鸯与其父文钦起兵反抗司马氏,曾大败司马师率领的军队。文鸯在这场战斗中表现英勇,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营,多次突围,杀死多名敌将,使司马师的军队溃不成军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文鸯单骑退雄兵”的故事。
尽管文鸯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,但他的政治生涯却充满了波折。在文钦起兵反抗司马氏失败后,文鸯被迫投奔吴国。在吴国,他得到了一定的重视,但并未得到充分的施展才能的机会。后来,吴国被晋朝所灭,文鸯又辗转归降晋朝,被任命为将军。然而,晋朝政局同样复杂多变,文鸯因卷入权力斗争而被杀,结束了他勇猛而又动荡的一生。
尽管文鸯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,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卓越军事才能仍然为后世所称颂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文鸯被认为是一位忠勇双全的名将,他的事迹经常被人们用来歌颂英勇奋战、不畏强暴的精神。